扫码进群竹演配资,与同行一起共话医事~
本文来源:医学界综合整理
7月6日,青岛大学浮山校区一名60余岁的男性宿管工作人员在值班室被发现身体异常,送医后经抢救无效离世。据校方通报,公安机关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,具体死因仍在调查中。
据在校学生描述,宿管大爷的值班室位于宿舍楼对面的低矮平房内,门窗稀少、通风极差,仅有一台电风扇降温。事发当日,青岛市区发布高温预警,内陆地区最高气温达37℃,局部超40℃,且空气湿度较高,体感闷热。学生反映,该校宿舍区长期未安装空调,宿管人员需在高温环境中工作,此前已有学生因中暑被送医。
高温天气警惕中暑
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,尤其是在缺乏通风、无空调的封闭环境中,中暑风险显著增加。根据相关医学研究,人体在35℃以上的封闭空间中竹演配资,即使静止不动,中暑的风险也会翻倍。
中暑的症状从轻到重可以分为三类:①先兆中暑:头晕、乏力、大量出汗,体温≤38℃;②轻症中暑:皮肤灼热、面色苍白、血压下降,体温38-40℃;③重症中暑(热射病):核心体温>40℃,伴随意识障碍、抽搐、多器官衰竭,死亡率达50%-70%
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其发病机制包括:①体温调节中枢失控,汗腺功能衰竭;②细胞内蛋白质变性引发级联式器官损伤;③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微循环障碍。
三个方面的避暑措施
其一,环境控制:①室内温度维持26-28℃,湿度≤60%;②使用遮阳帘阻挡阳光直射,夜间开窗通风;③特殊人群(老人/儿童)房间配备温度计实时监测。
其二,个体防护:①及时补水,每小时饮用200ml含电解质饮品(如淡盐水、运动饮料);②穿着浅色、宽松、透气材质的衣物,外出佩戴遮阳帽或遮阳伞;③避开10:00-16:00高温时段出行。
其三,高危场景:①户外作业人员:每20分钟休息15分钟,冰袋敷颈部/腋下;②密闭空间:车辆停放时车窗留缝,配备车载温度计;③药物影响:服用降压药、抗抑郁药者需加强体温监测。
如遇中暑,如何处置?
如果遇到人员中暑,可采取现场处置四步法:移、脱、冷、补。首先,立即将中暑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脱去多余衣物后,用酒精擦拭皮肤,再将冰袋置于颈部/腹股沟,意识清醒者可少量多次饮用凉开水。若患者出现昏迷、抽搐、高烧不退,需及早就医。
当气温突破35℃,每降低1℃环境温度就能减少20%的中暑风险。高温无情,但科学的防护措施可挽救生命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